拍卖信息: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林风眠
作者生卒 : 1900-1991
质地 : 设色纸本
形式 : 镜心 设色纸本
尺寸 : 67.2 x 65.5 cm. 26 1/2 x 25 3/4 in. 约4平尺
: 题识
林风眠。
钤印
林风眠印
说明
本作品为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拍1070号拍品。时标注为凌南隆、周月芬旧藏,(凌南隆、周月芬伉俪三十年代初就读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先生。凌氏以雕塑创作闻名,艺术天分早获肯定,作品先后参加展览,有得委约为国民政府要员雕塑。后获奖学金赴欧洲进修美术,并在欧亚多个大城市举行个展。他在八十年代至二〇〇〇年逝世前在印尼雅加达传授中国艺术。从凌氏伉俪保存的照片所见,在杭州就读期间,与风眠先生师徒交谊密切。即使林氏移居香港后,仍保持来往。他们所藏作品在离华前得自风眠先生。)
林风眠(1900-1991)
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广东梅县人。
1919年留学法国,1921年转入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学习,9月又转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得以进入柯尔蒙(Cormon)工作室学习。1923年与李金发等至德国游学近一年。1925年回国,任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发起组织“北京艺术大会”,然最终失败。1928年,在杭州主持创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任首任院长兼教授。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代宗教”思想影响,倡导新艺术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与创作实践,后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创造新的审美结构
——林风眠对绘画形式语言的探索(节选)
郎绍君/文
大约在1937年前后,他进入了长期以“方纸布阵” 的阶段。这一变化的背景是:他渐渐不画油画,主要画水墨和彩墨了;直接表现社会矛盾和人生痛苦的主题消失了,代之以风景、花鸟、仕女和静物等远为轻松、平和的主题,对中西绘画语言形式及相应内涵的探索成为他的第一目标。
……
强调绘画性而淡化文学性;用焦点透视而不大用所谓散点透视;喜欢特写式近景描绘而不大喜欢全景式大场面;重视平面上的形式构成而不特着重多层次的虚实重叠……。在他的画里,完全见不到古典山水画中那类涵天括地的峰峦山谷和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繁密景色。他求取的是单纯、明朗、果断而中心突出,从不缓慢地叙述和陈列。这些都和方形构图相宜。
……
这种构图上的平衡特质首先是画家心态、心理结构所具有、所规定的。前面说过,林风眠作画从不机械地写生,而十分强调回忆、想象和虚构。……平正、宽博、丰富、和谐,避开世间的纷争与痛苦,通过形式结构寻求一块物我和谐的心灵天地。这是一种理想境界,但并不虚无缥缈,也没有哀伤、怨愤和焦虑,而只有美和力,亲切和恬静,孤寂和优雅。
拍卖场次 : 中国精神——战时现代艺术
lot:740
更多林风眠 渔舟泊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