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信息: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马远《溪山无尽图》
此卷以水墨浅绛写江南四季景色,布局多取近景,突出崖岸,山石作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山峰林立,峭壁悬崖间有流泉飞瀑,松柏蓊郁、云雾弥漫、长桥石栏、渔舟帆客、楼观村庄,清幽秀俊的江南景色成为一个整体,有着诗意般的意境。此卷画风当属南宋马远。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于钱塘(今杭州)。他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1190—1224)的画院待诏。马远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一连五代都是画院画家。马远秉受家学,吸收李唐的画法,自成一家。他的山水画多为水墨,笔法简练遒劲,线条硬劲,尤其以“斧劈皴”为特色,水墨苍润。画面的布局往往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作品意境深邃清远,成为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
马远的画风在当时就有广泛的影响,画院内外的画家基本上以他和夏圭为师法对象。元蒙南下后,画院画家一部分流落于杭州一带,一部分随南宋皇室继续南迁至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因此,马、夏画风多存于浙、闽两地。入元以后,“士人画”大兴,但此画风仍有流传。明初,宫廷画家与浙派借以马、夏为师,如戴进、谢环、李在、周文靖等,以至吴门周臣、唐寅等,皆深受其影响。
此卷题签为清代大收藏家孙毓汶亲笔书写:“宋马远溪山无尽图,南韵斋审定,李氏爱吾庐藏,光绪癸巳归于迟盦。”“南韵斋”为清荣郡王绵亿(1760—1815)的斋号,荣郡王工诗画,好收藏,现藏上海图书馆的宋拓唐代《化度寺邕禅师塔铭》曾为其所藏。“爱吾庐”为李恩庆的斋号,李恩庆,字季云、寄云,河北遵化人 ,清末著名收藏家,著有《爱吾庐书画记》。“迟盦”为孙毓汶,孙毓汶字莱山,号迟盦,生年不详,卒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山东济宁人,咸丰六年(1856)榜眼。“光绪癸巳”为光绪十九年(1893),孙毓汶于该年得藏此卷。卷中前隔水有李恩庆题识,曰:“宋马远溪山无尽长卷真迹,南韵斋审定旧题签。北平李氏重装摹存。”他在卷末题跋中又道:“绢质多有残阙,曾经南韵斋审定,标题漫灭不可存矣。”可见,此作曾藏于南韵斋,荣郡王鉴定为南宋马远真迹。后归于李恩庆,李氏在画后写有题跋,认为此作非马远莫属,“此卷定为马钦山真迹……此于古厚中寓平淡,布势奔放也。彼为金刚运魔杵,此则菩萨转法轮。文进不逮,王李周谢尤不逮,而其矩度又迥别于夏,然则非钦山孰能为哉?”
卷中题跋和所钤的鉴藏印可证此卷曾先后在众多藏家间流传,除荣郡王、孙毓汶和李恩庆诸鉴藏印、题记之外,还有元末画家陆广之印:“天游生”,陆广字季弘,号天游生,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能诗,工山水。明末清初王永吉的鉴藏印“王永吉印”,王永吉(1600—1659),字修之,一字六谦,号铁山,江苏高邮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和蓟辽总督。南明弘光元年(1644)南京失陷后降清,官至兵部尚书,国史院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并以大学士管吏部尚书。卷中还有康熙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1697—1738)的鉴藏印:“芳林主人鉴赏”、“淡如斋书画记”。清代著名金石、书画鉴藏家李佐贤(1807—1876)也钤有其印:“李佐贤考藏书画之印”。李佐贤,字仲敏,号竹朋,利津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 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福建汀州知府等职。此外,孙毓汶之子孙孟延所钤“山左古任城孙氏孟延鉴赏书籍字画印”,孙氏为晚清著名藏书家,也嗜好书画。
lot:0425
更多马远 溪山无尽图 手卷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