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信息: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3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清诸家
形式 : 册页(四册一百六十一页)
尺寸 : 约0.3平尺(每幅)
: 册页(四册一百六十一页) 水墨纸本
说 明:本辑收录闽中名贤如黄晋良、黄奎光、叶大观、郑际唐、郑方坤、龚景瀚、郭雍、李威、孟超然、游光绎、陈寿祺、陈若霖、杨簧、杨维屏、杨庆琛、许邦光、余甸、魏茂林、林乔荫、林一桂等人手札五十七通,共钤印五方。并有徐悲鸿题签条,来源于中华书局郑健庐家族珍藏。
上述诸前贤都与坐落于福州于山北麓的鳌峰书院有关系。鳌峰书院由清代理学名臣张伯行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创建,这里培养出众多著名的闽籍官宦学者,如蔡世远、雷鋐、孟超然、郑光策、陈寿祺、梁章钜、林则徐、张际亮、林昌彝等。道光年间,山长陈寿祺受阮元创办的浙江诂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堂培养经史实学之风的启发,有心以鳌峰书院为基地,在福建培植朴学经世的学风。使得经世之学、经史考证之学,以及诗赋古文之学等风气在鳌峰书院蔚然勃兴,一时之间,鳌峰书院成为当时闽省学风转变的重心。
闽中名贤作者简介:
第一册:
1.林东垣(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
2.杜彦士(清),字蕉林,晋江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陈寿祺弟子,与林则徐、宋湘等人友善。曾任顺天同考官、陕西道监察御史等职,多次上奏折求禁鸦片。
3.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一字菲仁,号左海,一号珊士,晚号隐屏山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清代经学家,与林则徐深交。嘉庆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主讲于泉州清源书院、福州鳌峰书院。曾为阮元校正《十三经注疏》《经籍塞话》,制定义例。另有《五经疑义疏证》《左海文集》《缝时堂诗集》。
4.陈尧书(清),字诸典,古县人,自称榕城(福州的古称)人。工书札,擅吟咏。以典史赴陕西军营效力,升岐山知县,调补咸阳,修《咸阳县志》。
5.陈金城(1802-1852),字念庭,号殿臣,福建惠安人。陈伯达曾祖父。年少入泉州清源书院读书,与陈庆镛、苏廷玉、黄宗汉、杜蕉林等人同窗。敕授文林郎,诰封奉直大夫。博学诸说,工书。著有《怡怡堂文集》。
6. 陈若霖(1759-1832),字宗觐,号望坡,福建闽县人。陈宝琛曾祖父。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授庶吉士。精通律学,进入刑部工作。出任四川总督、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累迁刑部尚书。
7. 蔡本俊(清),字千之,福建漳浦人。蔡新子。嘉庆四年(1799)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广西南宁府知府、内阁中书等职。
8. 蔡容(清),字惟英,号子麓,清代闽县(今福州)人。清代藏书家。
9. 杨簧(1795-?),原名笙,字履春,号竹圃,福建连城人,居福州。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道光十三年(1833),擢任江宁布政使,为陶澍下属,并曾代陶澍护理两江总督。
10. 杨维屏(清),字翠岩,自号湘秋居士,又号粟海庵居士,福建连城人,后长居福州。清道光举人。官中卫知县。与林琴南为莫逆之交。能诗善画。著《燕台鸿爪集》。
11. 杨庆琛(1783-1867),原名际春,字廷元,号雪椒,福建侯官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历任刑部河南司主事、山东布政使,代理巡抚兼代学政、光禄寺卿等。著有《绎雪山房诗集》。
上款简介:1. 刘士棻(清),字周有,一字蕙田,号心香,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六年(1801)进士。著有《绿满斋诗钞》。
2. 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一字菲仁,号左海,一号珊士,晚号隐屏山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清代经学家,与林则徐深交。嘉庆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典广东、河南乡试。后主讲于泉州清源书院、福州鳌峰书院。曾为阮元校正《十三经注疏》《经籍塞话》,制定义例。
3. 梁上国(1748-1815),字斯仪,一字九山,福建长乐人。梁章钜叔父。乾隆四十年(1775) 中进士,选庶吉士。大学士于敏中爱其才,散馆授编修,分修国史。嘉庆七年(1802),改工部给事中,升内阁侍读学士。嘉庆九年(1804),升太常寺少卿。又历詹事府少詹事,稽查觉罗官学,太仆寺少卿,太常寺卿。著有《驳毛氏大学证文》等。
4. 梁斯志(清),字图赞,福建长乐人。梁上国之兄,梁章钜之父。
第二册:
1. 黄晋良(1615-1689),字朗伯,号处安、东叟,福建闽县人。明末官居工部主事,明亡后隐居著述,精研儒释之学。曾遍游齐、楚、吴、粤间,归乡后居三山之“井上草堂”,因又号井上老人。著有《唐诗剩义》等。
2. 黄惠(清),字成迪,号心庵,福建永福(今永泰)人。黄任之子。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江西高安知府。尝预修《福建通志》。有《余事斋诗稿》。
3. 黄奎光(清),字星岩,福建连江人,清嘉庆进士,历官云南学政、乡试主考等。初不工书,后工楷,无不推星岩。
4. 叶大观(清),字德甫,福建侯官人。道光年间诸生。善文章,工绘事。
5. 叶观国(1720-1792),字家光、号毅庵,晚年又号存吾,世居福清,顺治间迁闽县(今福州)。乾隆辛未年(1751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主讲泉州清源书院。著有《老学斋随笔》等。
6. 郑际唐(清),字大章,一作字章,号云门、子虞,福建侯官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二年,为山西学政。著有《传砚斋诗稿》。
7. 郑廷梧(清),字心农,江苏仪征人。诸生。
8. 郑方坤(1693-?),字则厚,号荔乡,福建建安(今建瓯)人。清雍正元年(1723)进士,累官山东充州、登州、武定知府。著有《蔗尾诗集》等。
9. 龚景瀚(1747-1802),字海峰,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有《澹静斋集》等。
10. 高炳坤(清),字子文,原名春熙,号如登。诸生,官候选教谕。师事从父高澍然、周凯,受古文法,能古文。
第三册
1. 许作屏(1761-1819),字子锦,一字画山,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许王臣子,许均孙。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曾任曲阜县令、承德知县等职。善诗,与陈寿祺深交。著有《青阳堂文集》等。
2. 许邦光(1781-1833),字汝韬,号莱山,福建晋江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与林则徐同榜进士。嘉庆十七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卿,为人治学,曾与修《大清一统志》,著有《诗文稿》等。
3. 余甸(1655-1726),初名祖训,字田生,又字仲敏,福建福清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始成进士。福建巡抚张伯行聘他主持鳌峰书院。有《千卷楼集》。
4. 陆我嵩(1789-1838),字芳玖,一字莱臧,号小蕉堂,青浦(今属上海)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补福建寿宁知县,擢漳州府云霄同知。前后在闽十三年,历署汀洲、延平、邵武知府,福州府海防同知,兴化府粮捕通判,闽县、莆田知县。有《莆田水利志》等。
5. 魏茂林(约1725-1795),字涤生,一作笛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乾隆中,由部郎官直隶通永河道。通训沽之学。有目录学著作《骈雅训纂引用书目》等。
6. 杨兆璜(1778-1849),字飧秋,号古生,一作古心,又号东霞,福建邵武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官金华知县、柳州知府、广平知府。尝渡海受聘修《台湾府志》等。
7. 林乔荫(清),字育万,一字樾亭,号瓶城居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任四川江津知县。嘉庆七年(1802)间进藏,居数年。著有《三礼述数求义》等。
8. 林其宴(清),字春园,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曾任江西南昌知府。
9. 林一桂(清),字钝村,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官永安教谕。工诗。
10. 林澍蕃(清),字于宣,号香海,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南陔集》。
11. 林昆琼(清),字长实,号醇叔,又号心醰,福建侯官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经魁,以军功加直隶知州衔。有《学圃诗存》。
第四册
1. 丁人彦,生平不详。
2. 罗联棠(清),字竹淑,福建明溪人。选发知县。嘉庆二十一年(1816)乡试中举,福建省总督闻他学识广博,聘为福州“博鳌书院”掌教。道光八年(1828),重修《福建通志》,陈寿祺为总纂,罗联棠是分纂之一。
3. 郭柏荫(1807-1884),字远堂,侯官(今福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升编修。道光二十三年回乡,历主清源、紫阳、鳌峰等书院。同治元年(1862),入曾国藩军幕,后再主鳌峰书院讲席。著有《天开图画楼文稿》等。
4. 郭雍(清),字仲穆,一字书禅,号约园,福清人。康熙举人,工诗及书法,有《约园诗钞》。
5. 梁上国(1748-1815),字斯仪,一字九山,福建长乐人。梁章钜叔父。乾隆四十年(1775) 中进士,选庶吉士。大学士于敏中爱其才,散馆授编修,分修国史。嘉庆七年(1802),改工部给事中,升内阁侍读学士。嘉庆九年(1804),升太常寺少卿。又历詹事府少詹事,稽查觉罗官学,太仆寺少卿,太常寺卿。著有《驳毛氏大学证文》等。
6. 梁逢辰(清),字聿磬,又字吉甫,福建长乐人。梁章钜之长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后官兵部员外郎。工书法,尤其以隶书为胜,名重一时。
7. 谢曦(清),字育万,号发川,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士骥子。以笔墨游诸幕府,不谈公事。清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年八十九卒。
8. 谢生晋(清),字若先,一字日三,又字康侯,福建侯官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后为兵部主事。
9. 官崇(1748-1796),字述言,号志斋,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乾隆己亥(1779)举人。朱珪主福建乡试,从落卷中拔置。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著有《公车草》等。
10. 李威(1756-1836),字畏吾,又字述堂,号凤冈,福建龙溪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曾任广州知府,官至中书舍人,著有《读画随笔》等。
11. 吴贤湘(1748-1828),字北渚,号清夫,福建宁化人。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四年补殿试,成进士。例授知县,请改教职。主讲延平、石城、宁化等书院。伊秉绶在宁化故家时,就与吴贤湘等人相互砥砺,向贤思齐。尤与张腾蛟、吴贤湘三人志相得,名相齐,号称“宁化三俊”。著有《秋风红豆室诗抄》等。
12. 廖鸿藻(清),字应祉,号仪卿,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江西督粮道兼兵备道,素与林则徐几位挚友棋酒往来,怡然终老。著有《亦戒四章》。
13. 廖鸿荃(1778-1864),初名金城,字应礼,号钰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中榜眼,授编修,升工部尚书、经筵讲官,赐紫禁城骑马。同治三年(1864年)重宴鹿鸣,特加“太子太保”衔。
14. 孟超然(1731-1797),字朝举,号瓶庵,福建闽县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福建巡抚徐嗣多次往访,出任鳌峰书院山长。在主持鳌峰书院的八年中,培养了陈寿祺、梁章钜、林则徐等。著有《瓶庵居士诗钞》《丧礼辑略》等。
15. 游光绎(1758-1827),字彤卣,号磳田,清福建霞浦人。林则徐恩师。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选庶吉士,后授职翰林院编修。任鳌峰书院二十三届掌教。嘉庆十年(1805),受闽督、抚两府之托,编纂《鳌峰书院志》,任总纂,嘉庆十二年完成《院志》十六卷。
16. 祝昌泰(1783-1850),字射瞻,号东岩。福建浦城人。曾以数万金捐充鳌峰、南浦两书院。人称“东岩太守”。与祖之望、梁章钜时常过从宴游。与梁章钜搜集刊印《浦城先辈遗书》。
拍卖场次 : 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 2023-06-13 09:3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B1楼B厅
lot:978
更多清诸家 闽中名贤手札四册图片: